5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去,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特別是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傳染病之后,我們對中醫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要發展中醫藥,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資料顯示,中藥產品主要分為中藥材、中藥飲片和中成藥,其中中藥材是初級產品,中成藥和中藥飲片則是可以直接使用的終端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國家正在大力扶持中藥飲片產業,中藥飲片的使用不受諸多醫改政策限制,發展勢頭好于中成藥。
5月13日,在全國藥品交易會的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了解到,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藥,中醫藥利好政策井噴,比如《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其中,《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明確了未來十五年我國中醫藥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把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而《中醫藥法》是我國首部全面、系統體現中醫藥特點的綜合性法律。
中成藥增速放緩
此前,因為中成藥受到“零加成”和藥占比限制,醫生開處方的行為受到限制,一些中藥大品種被納入地方的輔助用藥目錄,用量限制更加嚴苛,導致中成藥在醫療機構的使用金額和占比均大幅下降。
但記者在藥交會上了解到,到了現在,不少中成藥批文轉讓信息變得更受關注,包括感冒類、婦科類、消化類品種,其中感冒類中成藥較為熱門。相關人士表示,復方金銀花顆粒、夏桑菊顆粒、蒲公英顆粒等療效好,知名度高的品種會更受歡迎。
一個比較關鍵的因素是疫情,曾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新冠疫情提升了中成藥的位置,因為在一線治療中,疫情凸顯了中藥在治療疫情瘟病中的作用,會使有長遠規劃,有前瞻性的藥企挖掘此類產品,布局產品線。
如果說醫院用藥的變化不夠明顯,那么藥店則更多的嘗到了甜頭。基本藥店里所有涉及到提高免疫力的藥品,不論是中藥飲品,中成藥都會受到人們的重視。比如60歲以上的人開始到藥店購買中藥養生茶,枸杞子、金銀花、絞股藍,還有人咨詢冬蟲夏草、石斛等滋陰、潤肺類的中藥飲品。
有研究機構表示,應對來自醫保的控費壓力,中藥企業可以轉型創新型中藥,研發療效顯著且競品較少的中成藥,緩解競爭降價壓力;轉型醫保免疫的普通消費品,直接回避醫保控費壓力;轉型高質量低成本的中藥材生產商,控制成本,向上游傳導降價壓力。
中藥配方顆粒有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以中藥配方顆粒為代表的特色中藥飲片是中藥發展方向之一,因為口服中藥與中藥飲片等傳統用法是當下中藥的核心機遇——國家對中藥政策指引鼓勵傳統用法。
記者在上述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中了解到,中藥配方顆粒不占藥占比,醫保能報銷,醫院能掙錢,因此2021年80%的醫院都會非常認可和接納此類藥品;此外,因為配方顆粒大多是由中藥廠直接供貨,且設立專門的配藥機,無需醫院設置設備,一般來說醫院會比較喜歡。
與此同時,配方顆粒可以擴大診療方案中藥物給藥途徑和范圍,增加醫生治療手段的多樣性,攜帶和保存也更加方便,安全性和療效更有保證——此類藥物在質量控制方面比較嚴格,重金屬含量、農藥殘留、微生物、化學污染等指標檢測嚴密。
數據顯示,2011-2018年,我國中藥配方顆粒銷售收入從約22億元增長至約165億元,增速遠超同期的普通中藥飲片和中成藥。
對國內中藥企業來說,疫情帶來了中藥的發展機遇。
中國中藥發布年報,2020年公司業績創新高,疫情下取得經營業績正增長,主要是來自于疫情期間積極復工復產以及緊抓中醫藥行業的發展機遇。中藥配方顆粒為公司的核心業務,2020年其業務營業額約為100.13億元,占總營業額的67.6%,受到疫情影響增長放緩,同比增8.5%。但公司在疫情期間主動發揮配方顆粒優勢,并加大配藥機投入和對醫療客戶的開發,下半年經營回暖,營業額較同期上升16.9%,環比上半年增長19.1%。
某種程度上,如今是中藥發展的黃金時期,疫情推動了中藥的位置,配方顆粒也在逐漸放開,已有藥企抓住了機會實現快速增長。此次總書記的話又是一個明確的信號,隨著中醫藥政策利好逐漸落地,預計市場規模將迎來新一波增長。